博物馆照明对照度、显色度、炫光等要求
发布时间:
2024-07-29 13:48
作者:
在博物馆照明中,各陈列室陈列的展品并不相同,不同类别的陈列品因其材质、色彩等的不同其感光度也不相同,不同的展品需要不同的光来烘托才能取得示效果。因此,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陈列品的类别来确定。为陈列品选择适宜的照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如下表所示。
在博物馆照明中,各陈列室陈列的展品并不相同,不同类别的陈列品因其材质、色彩等的不同其感光度也不相同,不同的展品需要不同的光来烘托才能取得展示效果。因此,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陈列品的类别来确定。为陈列品选择适宜的照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如下表所示。
一般而言,视觉适应水平与现场平均照度有关。展品上的照度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令人不舒服的暗区或光斑,都会影响观众的情绪。在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对照度均匀度提出了如下要求:
(1)对于平面展品,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应大于或等于0.8,但对于高度为1.4m的平面展品,则要求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应大于或等于0.4。
(2)只有一般照明的陈列室,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
色温
博物馆照明中场景气氛的塑造以及展品色彩,材质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博物馆照明建议使用色温小于3300K光源,同时保持统一环境的色温整体性。
根据浙江大学色彩工程中心专家对博物馆照明中什么样的照度和色温组合让人舒适的研究结果,随着色温变高,观察者会产生更冷的感知;照度的增加则能够使得环境更亮;照度对博物馆照明的影响要大于色温对其产生的影响。其结果显示,综合来讲,色温变化在2850K-4000K范围内以及照度变化在200lux -800lux范围内可在博物馆营造舒适宜人的LED照明环境。
眩光
眩光是博物馆照明重要考虑的元素之一。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任何眩光现象都会影响观众对展品的细致观察,尽可能消除观众视野内的各种眩光是博物馆照明设计必须做到的。LED发光体集中,发光大部分会聚于中心,发散角可控制程度高,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出射光,减少眩光,并且简化灯具结构,节省遮光设备,因此适合用于展品的重点照明或局部照明,并可实现动态艺术照明。LED灯具的防眩光设计和合理布置可以大大避免灯光直射人眼而引起不适而产生直接眩光。
眩光包括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对比眩光。采取防眩设计灯具可大大减少直接眩光产生。另外,对于由光源产生的直接眩光,可以采取控制光线入射角度和在灯具上加遮光器的方法,消除直接射入观众眼睛的光线。一般来讲,30°入射角既可以有效避免眩光,还有助于塑造三维展品的立体感,因此被称为博物馆角度。
在博览馆照明中对于因玻璃展柜产生的反射眩光,要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进行计算后确定一个无光源反射映像区,将光源发出的光线控制在此区域内,可以确保基本没有反射眩光进入观众的眼睛。消除展柜玻璃面上的反光和影子,一是调整光源的照射角度,二是保证周围环境亮度低于展柜中的亮度。精确的光学和照明设计可以避免由亮度分配不均和控制失当产生对比眩光。
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直接影响着展品色彩的色调和饱和度的表现,为了将展品的真实色彩还原出来,要求光源具有非常优秀的显色性(Ra),显色指数一般要大于90。高显色指数的灯光可以真实地呈现历史文物的原貌、色彩,将祖先留下的文明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LED灯,显色指数高达95,可更加真实地呈现展品的原貌、质地、细节工艺和色彩等。
此外,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馆内照明的舒适度(Comfort)、灵活生动性(Vividness)和清晰度(Definition)对观察者的视觉感知尤为重要。
单一的建筑学配置或单一的照明学设计都不能很好完成照明设计,必须要从技术和观光、观赏人的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并力求把现代新技术、新概念更多地应用与博物馆地照明设计中去,此外,要注意,在表现展示主题的过程中,灯具的外观设计应当和建筑的风格协调,避免与博物馆建筑照明设计环境格格不入。以营造出赋有生命、充满活力、感觉逼真、整体优化的光环境,以满足展示和保护的照明要求。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新闻
是舞台灯光中应用广泛的主灯之一。目前市场上有1KW和2KW之分,其中2KW应用为广泛。它照亮集中的光,光斑的边缘比较清晰,可以突出一部分,也可以放大光斑来照亮一个区域。作为舞台的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拍打光、侧光等光位。